两个百年世仇村决定和解 困扰他们和邻村的生产资料争夺
2023-12-14 17:06:20无人机在槎桥村的杨氏宗祠上方盘旋,画面里,一切都是红色的。
祠堂的天井被红色的天幕覆盖,大红的地毯从杨氏宗祠向东铺展,经过仙桥学校门前的空地,延伸到村口。男人们统一穿着红色的Polo衫,在红色的充气彩虹门下往来穿梭。年轻人敲锣打鼓,四个人列成两队,扛起一块刻着“睦邻友好”的牌匾。
一辆丰田考斯特在彩虹门前停了下来,16名身着暗红色唐装的高美村黄姓老人下了车,前往200米外的杨氏宗祠。行进路线是几天前就确认过的,要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讲究。
无人机拍不到的地方,片区民警和交警在周边巡逻。这天是2023年10月1日,国庆节。日期是精心选定的,两个总计拥有三万多人口的潮汕村庄——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槎桥村、高美村——要在这天化解祖先在两百年前结下的仇怨,从此可以通婚。
同一时间,16名穿着同样暗红色唐装的槎桥村杨姓老人也正在行向高美村的黄姓宗祠。“对等”是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前几天,有村子试图用价值百万的豪车运载访客,被勒令禁止,大家这才把车辆统一换成丰田考斯特。
仪式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无论是仪式的时长步骤、老人们的服装、彩虹门的尺寸、伴手礼的价值抑或往来的人数。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大事。
结成世仇
杨燕填是槎桥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协调槎桥7个自然村、1.2万村民的公共事务(其中有1.1万人都姓杨)。大宗族的事又多又琐碎,到杨燕填家找他议事的村民络绎不绝,三四个不同的议题,同时聚在他家的茶桌上,等他开口。
他也曾在生意场里翻滚过。篮兜村紧邻槎桥,拥有揭阳城乡接合部最繁忙的一条街。当地人自诩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废弃金属回收加工聚落,如今仍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各种为小型加工厂配套的机电产品铺面。杨燕填的铺子挤在其中,代理产自上海的电焊机。做了村干部,他分不出更多精力,生意交给了妻子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