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入局预制菜 预制菜行业是目前最热的赛道
2023-11-25 10:20:0903 产业集群,形成1+1>2
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发现,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
相当于每人每年平均浪费掉约320公斤的食物,或者说人均至少浪费掉一碗米饭。这种现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加剧了粮食安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食品浪费问题,我们将目光看向了预制菜产业。
预制菜并不能彻底解决食物浪费,但能缓解。我们要关注一个经济学知识,经济效益、规模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
预制菜的集中生产和规模销售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农业、加工、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同时带动了周边、上下游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产生的经济效应会反哺农业生产。
预制菜的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当预制菜企业的产量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产业集群形成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1+1>2的效应。就会出现平均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
目前,我国预制菜产业集群大多企业依旧是自主创新力不足,有着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弊端。产业集群更多的是以满足当下、模仿复制,在创新品类上后劲不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华东南一带预制菜集群中企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经费匮乏问题,众多的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央厨只能达到贴牌、仿制的初级阶段,沦为零售、快餐品牌的大后端,唯一的立足点便是低价格、低成本。
但随着消费者对美好食物追求的提高,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食品工业是近几年为数不多的大型万亿市场,但其本身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缺少显著的市场细分特征,没有覆盖广泛的系列化产品,目前市场上除了盒马、叮咚、永辉、锅圈、钱大妈等自有预制菜食品被消费者记住,很多中型央厨出品依旧徘徊在市场边缘。
此外,预制菜企业协作分工欠佳。各品牌或多或少都倾向追求小而全。不少经营者不甘心做配角。在电商和各类新渠道的诱惑之下,制造商在经营中既要生产利润又要商业利润;不仅想赚上游产品的钱,还想挣中间产品、销售成品的利润。这种情况既影响自身的业务重心,丧失企业成长潜力。还会挤压中小企业活动空间,使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被削弱,情况严重则会使延伸产业链受阻,最终危及到整个预制菜产业集群生存及竞争力的提升。
笔者认为,马云做预制菜的底层逻辑可能在于他看到了预制菜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以及自身的商业生态和战略布局等多个方面。
预制菜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预制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马云可能认为,预制菜行业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领域,值得投资和布局。
当然,马云可能还看到了预制菜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如缺乏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等。他可能认为,通过自身的实力和资源,可以进入预制菜行业,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阿里商业生态和战略布局上,布局预制菜行业能成为其商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旗下的其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从“新零售”到“新餐饮”,马家厨房不仅是对餐饮行业的一次颠覆,更是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一次突破。我们期待着,马家厨房会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