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雷娱乐网 娱乐八卦

中国汽车再洗牌 谁会下牌桌? 前路,投资者应该如何准备?

2023-10-25 16:40:55

  不仅2014-2018年的曲线高度重合,就连2019年之后疫情影响,以及新能源技术革命的趋势都高度吻合。真正关键的在于未来,已知国内1992年后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哪怕去年首次跌破1000万的出生人口数字,很可能要到2052年前后才会真正产生影响,但中国汽车本土市场向存量、总量持续萎缩模式转型的趋势已经确立。

  有本土自然有海外,最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出口量增长屡次登上新闻,更是直接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新代名词。

  近3年整车超高速增长的华丽数字,在不少分析中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希望,正如当年日本汽车崛起,进而横扫全球汽车市场,很多人预期国产车也能够走出这样的趋势。但如果将整体销售数字进一步拆开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的趋势并不明朗。

  首先是车企本身的出口量,以自主品牌出口的车其中,只有奇瑞挤到了前三,第一的上汽主要以“国外品牌+合资生产”进行销售,第三的特斯拉直接整车出口。

  然后是出口的目的地,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关键增长,来自北方的老大哥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的关系,海外汽车进口大受影响,才为中国汽车的销售打开了通路。以上这些国家中,仅有英国进入了2022年全球前10大汽车市场(也是因为上汽海外主力经营的荣威、MG等均是英国品牌),剩下的国家自身体量也十分有限。

  相应地,美国、印度、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全球汽车主力消费市场,均有着相当强大的本土车企,并且在汽车进口的相关政策上,一直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中国车企无论是扛着高关税、硬着头皮冲进市场,还是用漫长的时间尝试在其本土建立生产能力,都不太可能消耗掉国内汽车产业已经过度建设的产能和其他投入。

  已经过度到不能再过度的行业竞争,再叠加上新能源技术带来的产业大变革时期,现如今摆在车企面前的,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循环赛,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淘汰赛。

  “动荡”将会如何出现?

  今年7月,行业也曾最后努力了一把:中汽协组织了16家车企,起草并且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希望终止持续数月的价格战。但仅仅两天后,这份承诺书就因为涉嫌价格垄断,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相关条款被紧急拿下,彻底成了一纸空文。

最后措施也宣告失败之后,车企就只剩下了“继续价格战、继续行业内卷,以更剧烈的市场竞争来加速适应市场”这一选项。

中国汽车再洗牌 谁会下牌桌? 前路,投资者应该如何准备?

  落实到现实中,最简单可行的策略,就是大打价格战,同时用不断扩大规模来挤占市场空间。

  以最近两年最风光的比亚迪为例,虽然其产品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比亚迪最好也最早地解决了插混车型的“优秀性能+超省油”动力系统。但放在市场竞争中看,“临门一脚”还是其极为残暴的定价。

  比亚迪A级乘用轿车“销售王”的秦Plus DM-i上市之初,起售价格仅为12万,主要的对比对象还是20万的合资车型。今年2月比亚迪首先在秦PLUS DM-i上推出“冠军版”,在产品配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将价格杀到了10万元以内。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比亚迪在所有主力市售车型中,都“冠军版”了一把,官方指导价基本都下调了1~2万元,其中定位中高端性能轿车的海豹下降幅度最大,指导价降幅最高达到了夸张的4万元。

“积极进取”的低价策略,为比亚迪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销量,其今年1-6月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25.6万辆,同比增幅高达95.8%。但同期比亚迪的净利润也只是从2022年上半年的2.77%,提升到了今年的4.63%,完全“对不起”销量的大涨。

中国汽车再洗牌 谁会下牌桌? 前路,投资者应该如何准备?

  极低的利润水平之下,比亚迪还在自身所有者权益仅增长了不到500亿元的前提下,比亚迪在生产的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上,新增了超过1500亿元的投资,一口气将自己的资产负债率抬升到了超过80%的水平。

  企业2022实现产能2023年1-4月产能利用2023年规划产能(万辆)比亚迪25093.2%350特斯拉10090%100上汽通用五菱5060%60吉利4067.5%60长安4082%60埃安4090%50小鹏3025%40理想2593.6%40蔚来2545.6%35长城2052.5%50

  2023年1-4月主要新能源车企产能利用率,自:电动汽车观察家

  比亚迪之所以敢在整体市场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使用“死道友不死贫道”战略,主要是因为自身技术、产品竞争力足够出色。在其疯狂扩产的过程中,其产能利用率基本都能维持在超过90%的高水平。有“涨”自然也有“消”,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五菱、吉利等传统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不过60-70%,新势力中的蔚来和小鹏产能利用率均不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