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社会想象”之外的中小学老师 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
2023-12-17 11:00:16“你能想象晚自习要上到9点的小学吗?”
晓非见过,他是某985高校教育学专业硕士,曾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一所小学支教过一年。在这里,老师会全天候监管学生一举一动,一手抓学习,一手还要应付非教学任务。
他也不例外,要在三个角色之间不断切换——语文老师、包班老师、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日常工作除了教学,还要策划活动比赛、收集学生资料、组织家长开展主题教育等等。
在社会的想象里,中小学教师总是跟“铁饭碗”“工作稳定”“寒暑假带薪”“社会地位高”等词联系起来。而晓非却看到了活在社会想象之外的中小学老师的真实状态。
曾经担任过高中老师的陈晨自嘲自己成了“仆人”“表姐”,接不完的家长电话,填不完的表格,以及干不完的活。刘艳也是一名高中老师,在办公室里,班主任的口头禅是“抽空备个课”。“备课上课好像反倒成其次的了。”刘艳说,教师行业还有一句戏言,“也就除了火葬场不给咱们安排活了”。
当班主任比居委会更能触达家庭、点对点联系家长和孩子,很多非教学性任务借机纷纷进校园,社会把增强民众教育和提高防范意识的部分压力转移到学校,学校再层层压到老师身上,老师成了各类形式主义的“迎接检查专业户”。
前有湖南湘西教师李田田撰文批判形式主义检查,后有郑州一小学教师吕某留下遗书随后坠楼自杀,让老师回归教书育人的呼声越来越高。
研究教育学的晓非不禁发问: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将老师“解放”出来?非教学类工作该由谁来做,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这些工作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必要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有个称号叫‘表姐’”
“小学老师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社会想象之间偏差太大了。”陈晨目前在西安一所公立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坦言,老师快成仆人了,大家有一个外号,叫“表姐”。
这句玩笑话的背后是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填不完的表格,包括班级工作日志、班级安全日志、家校沟通表、家访表、教学计划表、教学任务表,大单元教学表,特色作业表等等。单单是特色作业就包括特色教案、设计、目标、依据、内容、效果等等。
她解释,安全日志是用来保护老师的,万一学生出了什么安全问题,教师往往是第一个被举报的,如果有存档、留底、证据,老师就可以拿出来保护自己。
在小学阶段,如果出现传染性的疾病,班上学生请假到一定程度会停课,她需要记录谁生病请假了,生的是什么病,体温多少度,家在哪里,在哪个医院就诊,几点就诊,就诊结果,医生建议等等,工作繁琐。作为一个老师,备课上课才是本职工作,但她每天的备课时间被挤压到只有“一小会”。
彩云在小学任教了29年,曾担任14年班主任。在她看来,学校大概是从二零一几年以后开始变得很忙,老师工作之余还要完成很多非教学任务。尤其是疫情期间,孩子不能到校上课,老师们除了准备课件、线上授课,还要穿上防护服参加社区防疫检测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她负责学校的话剧社团,有其他学校来参观学习或者县里举办文化节,她就要带着孩子汇报表演。此外,她每天还要登录某学习类APP,打卡做摘录笔记,分数不能低于30分。她下载了多个APP,参与各项调查,比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调查、教育安全平台等,不断催促家长和孩子完成网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