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雷娱乐网 娱乐八卦

活在“社会想象”之外的中小学老师 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

2023-12-17 11:00:16

  在河南新乡任教了5年的年轻老师刘艳,也觉得付出和收获严重不对等。她每月基本工资2100元左右,课时费1000元左右,算下来大概三千元,这个收入即便在小县城也算低的,老师成了“钱少、事多、压力大”的低收入群体。

  对刘艳来说,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感是“下不来的高台”。她感觉周围的人对老师的学识、道德、人品有一种不切实际的高要求,让她压力很大。以前的教师工作自由度更大,现在的教师谨小慎微,就算干得再努力辛苦,一个举报就可以抹杀了所有努力。“教师好像不被允许抱怨,是一个失去了表达权利的群体。”

  郑州“00后”女教师吕某因为压力过大坠楼自杀后,有的学校给老师安排了心理讲座,还要求老师写心理报告,做心理评估测试等等。陈晨觉得,这样反而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

  陈晨所在的小学直接给每位老师发了一张购物卡。她觉得这是安抚老师最有效的手段,“嘘寒问暖不如直接打款”。虽然购物卡金额不多,但她确实感受到了温暖。

  她也学会给自己一些私人的空间,例如跟家长“立规矩”:晚上七点以后尽量不要给她打电话,不太急的事可以先微信留言,等到第二天工作时间再回复,如果遇到非常紧急的事就直接打电话给她,她随时接听。

  有时候走在路上,有人向她打个招呼,问问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即使只是一句客套话,也会让陈晨感觉到有人在关心她。

  教育没有标准化模板

  这些非教学工作到底是不是有价值和必要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晓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某985高校教育学专业硕士,他曾作为支教团一员参加了国家的西部计划,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一所小学支教了一年,以研究者的视角深入思考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活在“社会想象”之外的中小学老师 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

  晓非支教的小学。

  在学校里,他有三个角色身份:语文老师、包班老师和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为什么很多事情要跟老师直接关联起来?在他看来,老师是最容易实现点到点触达家长、联系群众的桥梁。甚至居委会对业主的干涉都是有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远比不上学校里的老师。老师也因此被迫承接了很多本不属职务范围内的工作。

  为了了解每位学生的信息,班主任要经常联系家长,填写表格和资料。有些材料确实可以提高集体管理的效率,但也挤占了教师的时间精力。他认同有些教学外工作是需要做的,但他不认同让班主任承担全部。

  校长和晓非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增加一位副班主任,从学校里的闲职岗位中选。例如跟晓非搭档的副班主任是学校的合同工,平时担任图书管理员,他是凉山的彝族本地人,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住址反而更了解。

  晓非班上有学生住在悬崖村里。

  晓非觉得,既然有的老师承担的工作压力过大,学校为何不多招人?现在求职难,即便是合同工,也有不少人想在中小学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存在招人难的问题。学校也有很多闲职岗位,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晓非也注意到网络上热议的教育疲态现象——老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家长疲于配合学校各种要求,学生疲于完成各种课业,压力大睡眠不足。

  在晓非看来,教育疲态背后,一方面是学校担心学生出事故,减少安全事故,降低学校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学校以成绩和升学为导向,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作为教育的目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的名声才会更响,就越能吸引到更多好的生源,形成循环。

  “你能想象晚自习要上到9点的小学吗?”晓非发问。在他支教的小学里,老师会全天候管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以语文课为例,如果老师觉得当天的语文课讲得不够,就会在晚自习继续上课,讲完后老师会采用题海战术,比较卷的班级一到期末能做掉30套卷子。不过,学生课余活动没有那么丰富,每天只有两件事:学习和运动,生活状态比较简单,开心得也很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