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七大出圈语句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
2023-12-24 16:54:002020年11月,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举行。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在现场发表演讲。“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时常被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样的说法却遭到了他的反对。
他认为孩子小时候就参加各种培训班,“不允许玩”“不锻炼”导致很多学生上了大学,身体素质差。教育不能剥夺了孩子释放天性的机会,目前孩子不是学得晚了,而是学得太早了;不是学得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学得浅了,而是学得太深了。
“人接受教育,不是为了过人上人(的生活),不是觉得自己要当大富翁……”
2021年在某电视台采访郑强,谈教育的意义时,记者问郑强教授,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您觉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郑强回答:人要接受教育,不是为了过人上人(的生活),不是觉得自己要当大富翁、当大领导。没有体育,就没有体格;没有人文,就没有文化;没有艺术,就没有情感。这三个东西,才是我们培养人最重要的,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其次才是专业。
“如果办大学只以教书为主,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进取心,是会被时代发展远远甩在后面的”
2022年,时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的郑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教育的滞后不完全体现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高等教育上。每个省份都应该办出高水平的大学。
他说:“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丢失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传统——对于这一点,必须保持清醒。”“大学开出来的课,一定是要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老虎课’,不能以削弱基础为代价来追求交叉。”
“学校、社会、家长要注重学生是否‘跑得久、跑得远’”
2023年6月,郑强在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举办讲座。讲座中,郑强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志向高远、堪当大任的英才;培养富于创新、能力出众的俊才;培养自强不息、学技兼优的能才。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以学生是否“起跑快、加速早”来简单予以衡量,而要注重学生是否“跑得久、跑得远”。
郑强总结,人生的几个学习阶段,应该是“小学知事、中学明理、大学求道”,从小教孩子学习钢琴、外语、绘画、计算机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不怕艰苦,才真正给了孩子一生的安生立命的素养和谋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