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试飞再失败:被迫触发自毁功能 扬起人类走出摇篮的梦想之“帆”
2023-11-19 09:29:42人类对提升火箭运力的追求不曾停止。在中国,被人们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力可达25吨。2021年4月,“胖五”一举升空,将备受瞩目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上太空。更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珠海航展中,中国航天公司展示了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根据介绍,这枚重型火箭的箭体直径约为10米,高度约110米,起飞重量约为4000吨,起飞推力达到了5873吨。研制成功后,长征九号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将会达到150吨以上,而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会达到50吨以上,其目标是促进深空探测的长期计划。“我国还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对于这一宏伟计划,我们充满期待。”张传军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研人员也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等装备,一切都在稳步推进,中国人登上月球的日子正在逐步到来。
扬起人类走出摇篮的梦想之“帆”
人类为何要追逐研制、发射更大推力的火箭?马斯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送人类去火星”的想法。“星舰”在设计上,目标就是使宇宙移民成为可能,最终实现人类移民火星。在现实层面,“移民火星计划”尚且遥远,“星舰”变身空间站可能性更高。根据2023年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发布的商业航天能力协作计划(CCSC-2),NASA 将与SpaceX合作,完成“星舰”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的产品设计评审,时间预计为2028年第4季度。杨宇光认为,把时间表设定在2028年可能还是有些早。一方面,NASA已准备好将国际空间站延长运行至2030年后,对“星舰”改造成空间站需求不强烈;另一方面,“星舰”本身还有许多技术需要攻克与完善。道路是崎岖的,但“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要走出摇篮,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脚步。1883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了利用火箭进入太空的想法;1926年,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升空;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作为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降落,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2021年,中国研制的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降落在火星……“从月球到火星,大推力火箭就像梦想之船的‘帆’,不可或缺。” 张传军说。然而通往深空的路,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星舰”的试飞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与再次尝试中切换的过程。在样机研发阶段,“星舰”原型机发生过多次爆炸;完整的系统发射,也并非一蹴而就。强烈的好奇心,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为大推力火箭的研发提供了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