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雷娱乐网 娱乐八卦

首个“自拆自建房”报道追踪 矛盾冲突越来越多

2023-10-29 10:39:25

  这一招的确有用。2014年,原南京市住建委批复鼓楼区参照相关条例批准虎踞北路4号5幢的翻建。

  不过这顶多只能算一丝曙光,此后审批权变更,提交的资料数次被退回并要求更新,张玉延仿佛西西弗斯一般,一次次推上去的石头又落回来,他觉得自己精神状态濒临崩溃。

  真正的转机来源于2019年9月,《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出台,鼓楼区政府为虎踞北路4号5幢的危房治理项目成立专班,由鼓楼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牵头,区财政、城管、公安、建设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2020年7月,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行政许可决定书。拿到行政许可的那一刻,67岁的张玉延泪洒现场,从被鉴定为危房算起,6年过去了。

  ━━━━━

  自治、利益与共识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愚公移山靠恒心就可以书写结局的故事,作为一个自治项目,申请的不易只是第一步,要取得所有业主的同意同样也是步步艰辛。虽说政府组织成立了专班,但是各个环节都需要业主们点头签字,项目才能推进下去。

  虎踞北路4号5幢有21个自有产权人,5个产权单位,张玉延最初提出“自拆自建”的想法,就没有得到全票同意,有人想向政府索要赔偿而不是自费翻建,但张玉延觉得不可行,“桥改隧之前,5幢就自然衰败了,危楼鉴定结果与附近的工程施工因果关系很难确认。”

  邻居们互相劝说,“危房都没办法出售”,“花点钱就可以让房子升值”总算做通思想工作,过了第一关。宁海路街道城市管理部副部长杨爽回忆,意向沟通结果是“100%的业主不反对。”

  张玉延组织成立了6人工作小组作为决策统筹,下设资金管理组、设计组、安全监督组以及外联组,所有住户都被纳入这套架构进行分工。张玉延还为工作小组刻了一个专用章,但他否认自己是工作小组组长,他更愿意把这个小组看作是一个共同协商的扁平化组织。不过在很多业主心里,张玉延付出的精力远多于其他人,是实际上的领头人,他们称呼他为“张公”。

  业主们定期开会讨论进展,随着新房设计图纸越来越细化,矛盾冲突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期待从这场推倒重来获得最大利益,争议不仅发生在邻里之间,甚至家庭成员的意见也没有统一。

  比如有业主提出,原来的方形承重柱显得空间狭小需要更换;有业主提出,能不能向下挖一层地下室归一层住户所有;有人不满为什么二层可以带阁楼,一层没有;有人希望政府能安排翻建期间的过渡,甚至有人想直接扩大户型面积。

  张玉延不得不重申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对他们的危房翻建提出的明确要求:翻建房屋必须坚持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的进行翻建消险,“三原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业主的心思。

  当然所有矛盾的核心争议还是指向钱。《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在资金补助方面,C级危房翻建费用按照市、区财政和产权人2:2:6比例分摊,也即政府补贴40%,产权人自付60%。

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根据翻建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概算价在每平方米6000元,产权人应该按照每平方米支付3600元,比起四年前业主们私下找设计公司估算的1500元多出不少,又引发部分业主质疑。

首个“自拆自建房”报道追踪 矛盾冲突越来越多

  “翻建房屋除了土建成本,还有拆除、设计、监理安装费用,很多是之前没有并入考虑的。”张玉延解释说,然而对于很多户型较大的业主来说,要一下拿出二三十万,收入水平不太高的业主是有些犯难的。

  嫌隙就在这些喧嚣中悄悄滋生,矛头对准了张玉延。其中反对声浪最高的就是他门对门的邻居蒋宝芬(化名)。蒋宝芬原本也是工作小组核心成员,张玉延说,因为一楼住户常年受困于潮湿,他提出的设计理念是“楼下架空防潮,楼上通风隔热”,一楼设定了82厘米的架空防潮势必会增加建设费用,这遭到以蒋宝芬为代表的业主激烈反对,此外发生的一系列纷争都让张玉延觉得“走不下去了”,工作小组一度陷入停滞。

  几名业主代表把张玉延劝回来后,张玉延进行了改组,蒋宝芬被退出工作小组,分配到设计小组。

  ▲9月6日,张玉延在家中向记者展示这些年为了促成危房翻建准备的文书材料。新京报记者 李照 摄

  ━━━━━

  分歧

  2020年政府指定南京下关房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关房公司”)作为代建方负责翻建,工程款分工期结清。根据建筑面积,蒋宝芬家需要缴纳二十多万的工程款,但只在第一次缴纳6万元之后,蒋宝芬就再也不肯掏一分钱。

  少部分对张玉延颇有微词的业主与蒋宝芬形成同盟,尽管人数悬殊,虎踞北路4号5幢业主们分裂成了两派——“挺张派”与“反张派”。

在各种摩擦中,翻建工程还是推进了下去,搬迁、拆除、修建、交房,2022年5月,业主们在媒体的聚光灯中拿到了新家钥匙,喜气洋洋地搬进新家。

首个“自拆自建房”报道追踪 矛盾冲突越来越多

  没有缴齐工程款,蒋宝芬自然没有拿到钥匙,张玉延称,蒋宝芬是撬开了锁,强行住了进去,别人拿她没有办法,“那毕竟是她的家。”

  宁海路街道城市管理部副部长杨爽告诉新京报记者,蒋宝芬不仅与张玉延有分歧,与代建单位也有矛盾。整幢楼的伸缩缝就在蒋宝芬家楼顶。所谓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蒋宝芬懂一些工程知识,坚持认为伸缩缝会给她家造成漏雨等影响,试图与代建单位谈判不缴或者少缴余款,但代建单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邀请专家进行过论证,伸缩缝并不会对蒋宝芬家产生影响,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搬入新家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房产证成为这场漫长拉锯战的“最后一米”。这一次,张玉延不肯再“出头”。为了避免有人说他“无利不起早”从中捞取了好处,交房后,张玉延刻意比其他业主晚一点装修,至于房产证,他不着急,晚一点就晚一点吧。

  但是急着卖房、转户口、孩子入学的业主却忧心忡忡,李小菠就这样成为讨要房产证的主力,像张玉延当年一样,周旋于各个行政部门。东奔西走的碰壁令业主们情绪沮丧,有人联名写信请张公“复出”,但是张玉延提了个要求——必须95%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他才愿意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