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理编外人员释放什么信号 据此进行科学的核算,人员配置要尽可能合理
2023-03-25 15:01:20前述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办工作人员说,这是统筹编内和编外关系,编内编外调整一盘棋。
编外用工何来
编外用工在各地普遍存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单是哈尔滨市,沿海发达省份也存在类似现象,编外用工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昕也提到,很多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现象非常突出,编外用工即使不占用编制,但仍然以财政支付费用为主。
马亮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编制是刚性约束,有的地方政府卡得很严,扩编、增编需要严格的程序,而现实中人员需求量大,所以存在编外用工的现象。
其次,可能是编制资源配置不合理。马亮说,中央政府缺人,可以从地方政府借调,省级地方政府缺人,可以从下级政府借调。但基层政府缺人,无法借调,只能以编外用工形式解决。
除了上述原因,刘昕补充说,各单位在使用编外用工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约束机制,自行扩张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导致行政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原主任魏娜说,编外人员大量增加,一方面与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务增加相关,另一方面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关。
魏娜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从现实情况看,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务和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在增多。管理事务增加的同时,政府的职能也要转变。如果管理方式不科学,也会增加编外人员。
在魏娜看来,政府及用人单位对编外人员缺乏管理、缺乏监督,这也是编外人员增加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理编外人员之前,哈尔滨近年至少开展两轮事业单位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动刀”。
2018年,哈尔滨市制定《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控编减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提出了相关目标。
据哈尔滨机构编制网消息,截止到2020年11月底,市直机关(含直属参公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精简21.5%,市直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精简36.2%,超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
另据《黑龙江日报》2021年7月报道,继2018年启动并完成一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哈尔滨接续实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进一步压缩。
报道提到,哈尔滨市本级机构精简47个,占比19.3%,事业编制精简8246名,占比25.3%。市辖区机构精简177个,占比21%,事业编制精简7816名,占比22%。
释放了什么信号
近期公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到,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公开报道显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哈尔滨是首个公布清理编外人员方案的城市,但在此之前,多地已开始清理编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