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湖北不做中国底特律 湖北在汽车行业引发全国争议
2023-03-09 19:29:38虽然在汽车产量里新能源的占比仍然不高,却已经能影响湖北和其他城市的身位。比如,2022年湖北的汽车产量被重庆超越,退居全国第五,差距达到了19.5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差距达到了7.22万辆。
考虑到未来新能源和燃油车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落寞的“汽车城”
着急的不仅仅是湖北政府,在曾经的“汽车城”长春,中国一汽推出了“旗惠吉林——亿元限时惠民补贴”活动,涵盖一汽旗下所有车型,总额达到1.5亿元,最高单车补贴达到3.7万元。不过,这笔钱大部分是由一汽集团提供,长春市的补贴仅有3000万元。
数据来看,吉林去年汽车产量是215.58万辆,位列广东和上海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但同比下降了11.07%,只领先第四位的重庆6.4万辆,被超越恐怕是迟早的事。整个2021年,吉林只生产了10.4万辆新能源汽车。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汽车,湖北和吉林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就历史而言,两地的汽车工业确实血脉相连。20世纪60年代末,因为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长春一汽决定在湖北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厂,也就是后来的东风汽车公司。1979年前后,东风140、240等车型参加对越反击战,被部队官兵誉为“功臣车”“英雄车”,“二汽”一举占据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比湖北,吉林和长春与汽车工业的故事要更轰轰烈烈。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载重车、第一辆轿车和第一辆越野车,也培养了大批汽车工业骨干人才。已故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曾担任一汽制造厂动力分厂的厂长。
斯大林汽车厂的一汽实习生(右二为江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