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养猫的真相或是贷款买猫 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
2024-03-12 16:17:321月31日,广东新闻频道便报道了一名男子在“领养”了一只缅因猫后,被绑定长达24个月,每月800元的自动扣款。虽然养了几个月之后,猫因为误食意外死亡,但是商家以签订了合同为由继续扣钱。
对恶意违约的客户支付宝会进行信用惩罚,是分期支付的核心功能之一。如若消费者拒绝支付或购买产品,则有可能面临征信受到影响的问题。商家抓住了消费者担心自身征信受损的心理,将他们长期绑定在从未认真看过的消费条款上。消费者一旦签署协议,开通自动扣款,就等同于背上了一个暗向贷款。
同时,许多陷入此类骗局的消费者反映,将宠物接回家后,宠物出现了猫瘟(即传染性肠炎)、猫传腹(即传染性腹膜炎)等各类疾病,自己给宠物治病花了更多费用。这时,才发现商家售卖的宠物本身就存在疾病,和商家所承诺的“健康状态”“质保730天”并不相符。
此类“免费领养”的宠物店被一些消费者打上了低分。
对此,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罗爱萍认为,如果商家在出售宠物的过程中隐瞒宠物的健康状况,以“免费领养”的名义高价出售病宠,即是商家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身处“免费领养”骗局时,有权撤销合同。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退款要求或投诉,这类商家往往以拖延战术应对。更有甚者,在群聊里直言让消费者直接去投诉和举报。虽然媒体多有报道这类骗局的个案,但“伪免费领养”的宠物店,仍然能在许多投诉之中存活并继续揽客和盈利。
只是在这场商业游戏中,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无辜的宠物。“爱宠”之名的生意,走向“伤害宠物”的另一端。
记者离开宠物店时,一对情侣恰好刚刚签订了“领养”协议,带走了一只幼年的金毛犬。金毛犬暂时离开了这个并不善意的环境,只是等待着它和它主人的,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