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 应进一步加强生育政策宣传
2023-08-15 16:27:46课题组参与的浙江省新型婚育文化调查,涵盖全省四类人群,其中高校学生2459人。
调查发现,半数高校学生认为恋爱不以结婚为目的,三成对婚姻持消极态度,理想结婚年龄反而较早,两成高校学生的理想子女数为0,“儿女双全”仍是高校学生的较主流向往,高校学生的传统生育价值观淡化明显,外在约束和内在观念共同抑制高校学生生育意愿。
该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婚育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结婚不再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对婚姻持更加谨慎态度;婚姻不再是实现生育的唯一通道,传统生育价值的认同度降低;婚育推迟的观念极为普遍,生育与事业兼顾矛盾难以调和;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缺乏良好的舆论氛围。
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出高校学生新型婚育文化构建的对策,一是重视高校体系的人口与婚育家庭国情国策教育;二是加强主流媒体、自媒体和文艺作品的新型婚育文化宣传引导;三是开展涉及婚育的不良舆论环境治理;四是完善新型婚育文化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
从短期看,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也是影响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杨慧军认为,疫情期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出现大幅度下降,该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改变有关。因此,了解疫情期间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掌握疫情对中国生育力的影响,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促进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提升、改善低生育力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她提交的《新冠疫情下山东省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显示,疫情期间,山东省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显著降低;疫情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人收入、丈夫收入、疫情影响婚姻登记时间、广泛性焦虑和生活不满意与打算生育子女数量减少、推迟计划生育时间呈正相关。
该项研究于2022年8月至10月在山东省承担婚前医学检查的机构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调查问卷13278份。从抽样数据来看,山东省育龄女性的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量为1.77个,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量为1.57个;育龄女性打算生育子女数量、计划生育时间方面,12.2%的育龄女性因为疫情减少打算生育子女数量,打算生育子女数量减少约0.32个。7.9%的育龄女性因为疫情推迟计划生育时间,1.2%的育龄女性因为疫情提前计划生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