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被吐槽“爹味”浓 好内容还能留下多少呢?
2023-05-09 15:55:00王阳是什么?
不仅是沈墨爱的人,更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念想,唯一的美好。
最后王阳决定牺牲自己,来保全沈墨。但他无法跟沈墨逃跑,绝非出于自私或世故。
那么,沈墨又有什么理由,要亲手毁掉这份超乎她想象的美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文艺作品的期待只剩下了“爽”。
爽是为了解气。
爽,也是因为安全。
它有仇必报,有怨必申,以酣畅淋漓的情绪绕开那些真正横亘在现实中的结构性不平等,隐秘性暴力。
辛爽确实是叛逆的。
他明明可以再拍一次《隐秘的角落》,满足大家对重口罪案的饥渴,对迷雾剧场的意难平,那一定比现在更出圈。
但他没有。
《漫长的季节》色调很明亮,底色却是悲凉。
它没有在批判什么,也没有在歌颂什么,仅仅完成了一首普通人在时代的泥石流中,挣扎生存的挽歌。
它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时代,人的命运无比局促。
但只有要有一丝向上生长的可能,所有人都会迫切地从缝隙钻出来,想活明白一点,看看更大的世界。
是的,Sir提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一部华语影史的经典作。
也是一种正在消逝,不断消解的电影审美。
放在今天看,故事简直“辱女”——
一个女生背叛了男生,男生反杀。
但这种短视频都不想讲的剧情,杨德昌会拍成四小时的电影来表达吗?
当拘泥于性别视角。
是不是就想不起女生说过的话——
“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其实,不是一个暴戾的少年,把背叛自己的少女杀了。
而是一个年轻纯真,对世界充满希冀的灵魂,选择与这个不允许他活出自我的时代和世界,玉石俱焚。
那么,回望我们自己呢?
杨德昌在《一一》的经典台词,曾让我们无比兴奋,反复背诵。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如今。
当《漫长的季节》和更多的作品,就像《一一》喜欢拍后脑勺的小男孩,总是在用不完美的方式,想让同样不完美的我们,看见世界的背面,人性的背面。
而我们,在追求平等和正确的浪潮中,困于自己建造的价值茧房,反倒成了一个让小男孩听话的无聊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