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9两的宝宝奇迹出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4-03-14 15:47:41小“肉肉”被立即转移到预热好的复苏台,新生儿科医护复苏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温柔”操作——保暖、薄膜覆盖、戴帽、摆正体位、连接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药。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为后续的成功救治打下良好基础。复苏成功后,“肉肉”被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救治。
安全转移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后,医护团队在“肉肉”脐部成功置入“生命通道”,为“肉肉”提供营养和输注药物,并且方便采血,监测呼吸及内环境情况。在医护团队的通力协作下,“肉肉”呼吸、循环、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在出生后黄金1小时内全部完成。
然而,最考验医护团队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脑出血、脑损伤、败血症、液体失衡、体温失调、营养不良、内环境紊乱、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动脉导管开放、肠道穿孔、肠坏死等各个脏器的并发症。宝宝皮肤非常薄,几乎透明,角质层还没有发育,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全身败血症,随时有生命危险。
虽然团队已有不少22周超早产儿救治经验,但对于21周的宝宝仍缺乏成熟的经验。鉴于上述诸多难题,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宝宝制定了精细的诊疗计划,密切监测“肉肉”的细微变化,给予精细的呼吸、循环、营养等综合管理。为了给“肉肉”营造一个舒适的模拟“子宫”环境,护理团队给“肉肉”制作了舒服柔软的“鸟巢”。
医护全力守护
“浴火重生”
尽管医护团队悉心照护,但因“肉肉”胎龄太小,皮肤娇嫩,免疫力低下,还是出现了败血症。医护团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把宝宝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除此之外,超早产儿容易发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在NICU全体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肉肉”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跨过重重难关,最终浴火重生。
3月13日,“肉肉”终于迎来和家人团圆的时刻,此时的他已经长成8斤的大“肉肉”,是出生体重的9倍。从开始的熬过1天、熬过1周、熬过1个月,不知不觉在医院度过了143个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