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的探险人生 成功的深度
2023-10-30 16:11:21当时,韩颋从九顿天窗南洞下水,北洞返回,完成234米深潜,突破了澳大利亚潜水员212米的纪录。今年4月,韩颋再次在九顿天窗创造了亚洲洞潜深度的新纪录277.4米。
九顿天窗,成了名副其实的纪录诞生之地。
10月7日的下潜,正是为创造洞潜300米的新纪录做准备。
“您有没有劝过他,差不多就行了?”记者问。
“没有,说了他可能也不会听。他就是这样(喜欢冒险)的人。”张骏回答。
张骏认为,韩颋坚持挑战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董杰的事情”。
董杰,曾是韩颋最得意的学生和挚友,无论是技术还是状态上都让韩颋非常认同。外界也称“两人特别像”。韩颋曾说过,“如果要潜到300米,那个人一定是董杰。”很长一段时间,董杰是韩颋唯一的固定潜伴——两人相互把命交给对方,那是过命的交情。
但2021年9月26日,董杰在九顿天窗没能出水。原本在海上支援科考的韩颋立马赶到都安参与救援,却只能将董杰的遗骸打捞上岸。
“为什么把挑战日期定在10月12日,因为10月13日会出水,而那一天是董杰的生日。他们的生日就差两三天,想不到离开的日子也就差几天。”张骏感慨。
意外的迷局
这些年,发生在九顿天窗的潜水悲剧偶有之。但每一次,韩颋都是救别人的人。这一次,韩颋出事却无人能施救,甚至遗体打捞也经历了长达18天的等待。有网友伤心地说:“他捞人容易,别人捞他很难。”
韩颋已有19年潜龄,是国内首位休闲水肺、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三栖教练。可以说,他属于潜水界金字塔尖的人。
然而,这恰恰让人们发出疑问,这段充满传奇的潜水人生,为什么会戛然而止?
张骏表示,“目前人为原因已经排除,应该可以肯定是一场意外。”那么,意外又是如何发生的?会是因为地形过于复杂吗?
这个理由很难成立。因为韩颋的遇难深度只有100多米,对他而言相当于一次日常练习。他在九顿天窗持续进行水下洞穴探索及潜水教学,多次参与水下救援,对地形了如指掌,有潜友形容为“别人跑马拉松,他在自家楼下小跑”。
因为技术出现失误?张骏直言不可能。在他看来,有着出色技术的韩颋,依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4月的那次挑战为例。为了突破极限,潜水员往往会“配气”,充分利用氧气和混合气的交互作用、缩短减压时间、减少呼吸负荷。常规中,潜水员使用氦气、氮气、氧气混合气瓶,而韩颋却创新地加入了氖气,帮助压力释放,此外,他还通过设置水下帐篷、“航空站”等举措,成功下潜至27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