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电承认超6成储存核污水放射物超标 核污染水或2年内 进入我国海域
2023-08-28 15:53:52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在运行期间曾发生漏水、放射性物质超标、滤网损坏等多种问题。东电公司迄今未曾公布过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的设计或使用寿命,并且缺乏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处理水”进行监测。
如果太平洋海域周边国家、太平洋岛国、渔业团体、环保组织等利益攸关方不能参与监督,日方一口咬定所谓“处理水”没问题就是自说自话。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方将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必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谴责。
日本核污染水或2年内 进入我国海域!专家解读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第一时间启动了对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的应急监测与评估工作。
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余雯介绍,在这项持续7年的追踪监测中,研究团队发现,福岛核事故发生3个月后,核污染物就扩散至距离福岛600公里的公海海域,且含量严重超标。在事故发生18个月后,我国台湾东南海域检测出核污染物的存在。据测算,这些核素进入海洋环境后将通过洋流在8—10年逐步扩散至所有海域。
借鉴这些观测数据和海洋动力学过程,余雯预测,此次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会借助洋流迅速向整个海洋系统扩散,且在大概一年半到两年内进入我国海域。
“核污染水经洋流运输和扩散,其中一些放射性物质还会被海洋生物所吸收。”余雯表示,大海确实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但日本长达30年的排海计划仍具有不确定性,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脆弱性,需谨慎应对。
岸田内阁支持率跌至26%
连续两月处于“危险水域”
据新华社28日报道,日本《每日新闻》26日至27日针对岸田内阁支持率实施民调,27日发布结果。结果显示,岸田内阁支持率降至26%,较上月下跌2个百分点;不支持率升至68%,较上月增加3个百分点。
2021年11月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排中)在东京的首相官邸率阁僚合影。新华社发(Pool图片,间山公雅摄)
由此,岸田内阁的支持率已连续两个月低于30%。在日本政坛,内阁支持率低于30%被舆论视为进入“危险水域”;如果进一步跌破20%,就被视为陷入“下台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