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交出“绿色答卷” 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值得借鉴
2023-04-07 08:48:01近年来,全国绿化委员会出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将尽责形式扩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八大类50多种。
中国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方式方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全面推开。多地打造绿化认建认养捐赠平台,推出古树名木认养等捐资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植树活动,营建纪念林。
从引入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技术到丰富植物配置模式,各地探索用科技手段努力增绿,悉心护绿。在内蒙古,10秒种一棵树的微创气流植树法为连绵沙丘披上了绿衣;在天津,新研发的绿色生态屏障综合监管平台,可实时监测林田水草的变化,降低造绿、护绿成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价值。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经过一代又一代务林人的努力,如今已建成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林场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
甘肃省八步沙林场三代人40多年来先后完成治沙造林超25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压沙造林与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