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雷娱乐网 娱乐八卦

研究生“过剩”了吗? 当下人们的“学历通胀”

2023-03-30 16:18:30

  在这一大背景下,回头看北京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则有更多可探究之处。

  作为我国首都和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北京培养的研究生不仅服务于本市的建设与发展,更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人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尽管北京一直都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热门地区,但也在为其他地区源源不断输送人才。近5年,北京有超过一半的博士毕业生流向国内其他地区。

  如果没有人才的持续供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为无米之炊。过去,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往往是一件稀罕事,一些省份对引进名校博士毕业生会给予“超规格”的待遇。这既因为当时欠发达地区的确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因为博士数量太少,且绝大部分留在了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导致“物以稀为贵”。

  然而,如今研究生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人才在一线城市“饱和”后开始向全国流动,这无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吸引力。于是,人才有序流动与经济发展形成共振,良性循环遂成。

  研究生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盘棋。如果仅仅将眼光放在北京培养和输出了多少研究生,而不去看其为全国培养了多少研究生,无疑是狭隘和片面的。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地区的高层次人才“井喷”对中西部地区是具有“溢出效应”的。

  “忽悠”式引人不具可持续性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发达地区的人才溢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引得进”之后,如何“留得住”并“用得好”,是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区域“人才争夺战”中需要思考和下大力气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中西部一些地区和城市为提高自身吸引力,陆续推出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并不断加码,还将其当作留住人才的关键。作为“物质基础”,诸如户籍、子女入学、待遇和福利等因素如果不到位,无疑会导致引进人员的不满。但是,完善的保健因素能起的作用也仅是消除不满而已,达不到深层次的激励作用。与保健因素相对应的激励因素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研究生“过剩”了吗? 当下人们的“学历通胀”